從供給側改革看企業發展方向
“供給側改革”橫空出世,成為近期高層講話中的高頻詞。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,意味著我國全新經濟增長方式的開啟,從原來經濟增長依賴出口、消費、投資“三駕馬車”和貨幣及財政政策等方式,轉而向供給側要動力。從供給、生產端入手,通過解放生產力、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的發展。而進入增速放緩“新常態”下的傳統制造企業,也需要從供給側進行改革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。
一、產品結構調整,效益最大化
現在許多企業經營困難,效益滑坡。部分同志把癥結歸結于宏觀經濟形勢偏緊,資金緊張,市場艱難,負擔過重等因素。誠然,一個企業境況低迷,有許多不利因素的影響。但不可否認,許多企業因產品單一、附加值低;低檔產品多,中高檔產品少,若企業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實時調整產品結構,結果只能是舉步維艱。反之,企業有了好的產品,就有了銳利的武器,就有了勝利的基礎,沒有市場可以創造市場,沒有資金可以吸引資金,就可以在偏緊的大環境中創造一個良好的小環境。
供給側改革,企業應對自己的產品有一個全面了解。要對產品進行全面的摸底調查,對產品附加值、市場容量、發展趨勢等情況有底有數。對技術含量高、附加值高、市場前景看好的產品,制定扶持政策,制定產品結構調整措施和計劃。將產品結構調優,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或資金上的優勢,保證企業利潤最大化。
二、培養復合型人才,優化組織人員結構,降低管理費用。
企業管理運營成本的增加也是眾多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。一方面,當前中國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,因此全球制造業開始向東南亞低勞動力成本地區轉移。從2011年開始,中國人口結構出現拐點,人口紅利漸至消耗殆盡,因此,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小孩的積極的生育政策,為中國下一個二十年的經濟發展儲備勞動力。
供給側改革,企業應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,重視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儲備。第一、通過加強知識、能力、素質方面培訓,培養出適應企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;二、建立完善企業內部人才流動機制,使人盡其才,才盡其用;三、完善考核制度,充分發揮工資杠桿的激勵作用。四、優化組織人員結構,降低管理費用。
三、需建立品質至上發展觀,爭創名牌產品。
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,質量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強,產品質量的高低是企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之一,提高產品質量是保證企業占有市場,從而能夠持續經營的重要手段,一個企業想做大做強,在增強創新能力的基礎上,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水平是重要的輔助手段。
名牌產品具有巨大的市場效應和經濟價值,是企業信譽的象征和綜合素質的體現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名牌產品的需求明顯擴大,許多市場需求都呈現向名牌轉移的趨勢。因此,培養和造就名牌已成為許多企業界人士的共識。根據名牌產品特征爭創名牌,首先必須選取質量改進的突破口。名牌的核心是質量,產品技術含量高、性能優越,更關鍵在顧客最注重的質量方面更好的滿足需求,其次搞好售前售后服務,注重維護和提高品牌形象,不斷促進品牌升值。
供給側改革永遠只有進行時,沒有終點。此時此刻,中國企業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的洗禮。相信假以時日,中國企業面貌一定能夠煥然一新,重新換發出朝氣蓬勃、青春洋溢的風采。
(李明軍)轉載 2015.12.30
發表評論共有0訪客發表了評論
暫無評論,快來搶沙發吧!